小组学习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中显得尤为重要。现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我在小组建设方面的几点看法和做法: 一、小组文化基本建设: 1.由组长组织成员讨论制定有特色的组名、组训、口号等,激励每一个组员。 2.根据班规制定组规,从自学、讨论、展示、作业的完成与收交、自主学习的纪律及学习的目标达成等方面制定出基本的规范要求,确保每个同学都能明确每个学习环节的具体做法。 二、小组长的选拔: 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选一名得力的组长很关键。所以组长要选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来担任,要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合作等工作。我安排了组长负责跟踪每天作业的完成情况,副组长负责管理本组的纪律情况。我还给每小组成员制定了编号,在每个小组展示时轮流主持,检查预习、质疑点评时,小组长可以适当地协调和限定每个环节中个人发言的次数。在课堂展示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抢答展示、同号展示、小组推荐展示等。这样不仅能避免每次都是那几个人,还可以增强小组成员"我很重要",每个人都为小组建设贡献力量。 三、小组长的培训: 小组长的培训非常重要,我采取以下措施: 1.明确小组长的职责和作用。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了解他们在思想、学习和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 2.让小组长享有一定的权利。教师力所能及地为小组长创设更好的学习环境,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资源。 3.对小组长的工作要适时地给予肯定、表扬或激励。这是激发他们对小组更加尽心尽力工作的力量源泉。 四、小组展示: 在课堂展示环节,充分发挥小组和小组评价表的作用。因此,我制定了小组评价表。并安排表一由小组长负责记录,表二张贴在墙上记录小组每天的总分。每周结束后,各小组核实后填写本周总分,评出周冠军,进行奖励,月评再评出月冠军,进行奖励,包括口头奖励和物质奖励。比如在课堂上进行朗读比赛,角色表演等活动时,其他成员进行点评,点评后按号给本组加分,不仅培养了学生会聆听的习惯,还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作为一名新课程实施时期的教师,我们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善于从孩子实际需要考虑,放开手脚,把课堂还给孩子,使孩子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发挥高校课堂上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优势。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