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应重视实验室的软硬件建设,如投资建设模拟银行、模拟证券、保险实验室等应用型实验室,商业银行实训基地、证券实践基地等实务运作实训基地。这些实验室应以网络化和多媒体化为建设原则,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提供真实与虚拟相结合的实验条件,促进教学和科研的互联发展。金融实验教学课程的改革是以协作的精神将核心专业课程的实践环节进行有效的整合,减少目前课程教学环节的交叉重复,弥补实践教学环节的缺失,实现集约化实践教学,增强教学的系统性,将应用型教学落到实处。 3.2.2动态优化教学内容,实现金融教学体系的创新 课程群建设的最大优点表现在教师对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和优化。课程群经过内容的增删所形成的新课程群从内容到结构都会产生新的功能。常见的形式有:几门课程融合为一门新的课程,一些课程由于其内容分解到其他课程中而不再单独开设,有些课程名称虽不变但其内容和结构已更新。所以,新的课程群通过整合,减少了课程内容的重复,增加了提高学生社会竞争力的新知识,使课程功能更完善,从而实现了课程结构、体系和功能的整体优化。 在实践环节,增加实训教学课时,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比例力争达到1:1。实训课不同于理论课,每所高校都有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实验条件和学生基础,因此学校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及区域金融人才的需求状况,组织有经验的教师编写自己的实验教材。金融核心课程的一些实践环节,并不是通过软件使用来完成教学的,而是需要教师和学生通过数据库和EXCEL等基本电脑程序来系统设计相关实验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3.2.3加强校企合作,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在课程开发环节,以行业引领和学校参与为主线,结合当地经济和金融行业的实际需求,联合相关单位开发特色课程,以突出学校办学优势,并根据市场变化不断更新调整,弥补统一课程设计的不足,更好地实现新形势下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宜加强与行业的联系,可以请业界资深的人士来学校授课和讲座,以利于学生掌握最新的法规政策和前沿知识。同时学校要走校企合作办学的道路,联系合作单位安排学生利用假期去企业定岗实习,写出实习报告并给予一定的学分。对学校而言,校企合作可以及时反馈市场需求,增强专业的适用性;对企业而言,可以借用学校的教学力量解决人才需求,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变。 3.2.4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根据金融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课程设置中要增加职业化课程的比例,培养兼备金融专业知识和营销技巧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在培养目标的确定上既要跟踪行业人才需求的状况,也要适当考虑学生的就业偏好;在课程设置上,既要保证专业课的教学质量,还要有一定的选修课供学生选择,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形成个人的专业特长。 3.2.5按照对证施教的要求,注重课程设置与行业标准的对接 通过对照职业资格证书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来组织教学,成为高校特色办学的一种“内置”行为。它不仅要求学生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而且要求课程体系与国家职业标准及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教学活动要帮扶学生顺利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这是目前高校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也是对双证制的完善和发展。 3.2.6不断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