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 首先,国际产业转移由不同产业的梯度转移逐步转向产业价值链环节的全球分布,即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特征日益突出。跨国公司作为国际产业转移的主体,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向海外转移已由衰退产业或成熟产业的生产制造能力向研发、制造、销售、服务等价值链各环节辐射。利用各国在价值链各环节中要素禀赋的差异,通过价值链拆分,把各个环节配置到能够满足其全球战略需要的最佳区位,不仅在跨国公司内部完成了产业整合,而且还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产业的空间分割,从而大大提高了国际产业转移的深度和广度。 其次,国际产业转移的方式趋于多元化。国际产业转移突破了单一的直接投资和股权安排方式,在FDI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外包战略联盟及其他非股权方式发展迅速,使国际产业转移的方式趋于多元化,但国际直接投资仍是国际产业转移的主导方式。另外,国际产业转移中的产业集聚效应也日益突出,在当今的国际分工体系中,产业之间的纵向和横向联系越来越广泛。大型跨国公司的海外投资更是成为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平台,国际产业转移中出现产业供应链整体搬迁的趋势。目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都出现了一些产业集聚现象。 最后,中国在国际产业转移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不仅已成为国际产业转移最重要的承接国,而且在服装、纺织、家电、通信、设备制造等行业以及能源、原材料等领域,已形成一定的国际竞争力,这些行业的一些龙头企业开始走出国门,进行境外投资。 产业升级推动模式 综观世界各国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的推动模式,大致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先行的发达国家自主推动,另一类是后起国家的外向推动。这两类产业升级推动模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度各领风骚,其具体比较如表1所示。 自主推动主要是通过在国家或地区内部的自主创新的传递、扩散而逐步推进、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先行国家由于技术处于领先地位,产业结构也发展到较高层次,一般难以大规模从外部获取创新资源;而封闭国家由于处于封闭状态,割断与外部经济联系,也无法从外部吸取创新资源。因此两者都只能以自主创新为主,推动产业升级。 外向推动主要是通过对外开放的方式,获得外来的资金、技术等资源,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后发国家或地区的技术水平和产业层级相对落后,与先进国家存在技术差距,因此可以通过模仿或引进等方式,吸引先进国家或地区的资金和技术对落后的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以实现产业升级。
上述两种产业升级过程中的推动模式只是在理论上的抽象,实际上在目前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国际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不可能对其拥有的资源都具有绝对优势,它们都与外部环境发生物质、资金、技术和信息的交流,其产业结构的维系与变动不仅受到国内相关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国外因素的影响。而且,通过外向推动型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可以采用自主成长的模式使其均衡成长,而自主成长产业在成长到一定程度后会产生外向推动作用。因此,产业结构自主成长和外向推动这两种力量必然同时并存,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