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网络问政保障和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权,人民当家做主得到实现。只有通过广泛的政治参与,公民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是人民民主,才能在心理上认同民主的理念,在行为上依照民主来行动。关心政治是政治参与的前提,对政治漠然则是传统远离政治的表现。当前,互联网使各种信息在瞬间生存、高速传播、实时互动、高度共享,信息资源无限传播,每天在互联网上充斥的各种政治或非政治信息不计其数,大大激发了人们政治参与的热情。 (3)网络问政促进了社会主义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实现,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内涵的体现。网络技术天然具有自由平等的特性,网络问政主要体现在交流的平等上。美国学者奈斯比特在谈到网络的交流平等时说:"在网络组织里,信息本身就使得一切事物都趋于平衡……在网络组织中成员彼此平等相待,因为最重要的是信息,它使一切变得平衡"。网络的水平延伸方式决定了网络是一个扁平化的世界,在网络中,人们交流的是信息、思想,而无关乎交流各方的真实身份和地位如何。网络空间中的身份建构以文本描述为基础,人们可以不受限制地通过文本描述自己性别、年龄、社会地位,将自己建构的身份通过网络朝自己意愿的方向传播,而不必向他人展示自己的实际情况。 二、网络问政发展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网络问政建设的制度保障滞后 我国多数电子政务立法的位阶层次较低,现行与电子政务有关的法律多以部门或地方规章的形式出现,立法缺乏整体性和协调性,缺乏有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法律和统一的建设标准,电子政务监督和救济法缺失。可以说,目前我国的电子政务法律体系正处于无统一标准的不成熟阶段。 2.网络问政平台的服务功能欠缺 一是政府网站的服务意识有待加强。虽然目前我国政府网站建设已取得显著成就,但是很多政府网站尚未树立"以服务公众为中心"的理念,政府网站建设普遍从政府内部职能分工和方便工作出发,没能足够考虑公众办事的便利性。 二是政府网站的服务能力有待提高。目前虽然大多数网站已经明确了自己的功能定位:信息公开、在线服务和公众参与,并且大多数网站也都在向这个方向努力,但其服务能力还有待提高。目前我国大部分政府门户网站在建设中"以政府为中心",按照政府自身的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设计,政府网页"原始森林化",内容更新缓慢,服务功能不足,缺乏互动,使用不方便,针对性不强,无法真正提高政府服务水平,达不到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 3.网络问政主体的服务能力较低 有些政府公务人员不能理解网络问政的真正意义,部分政府公务人员未能尽快适应网络问政条件下对公务员能力提升的新要求,没有转变观念,积极应对网络问政条件下政府服务的新方式。如固守传统办公方式,不愿运用计算机、网络等新媒介开展公共事务。对政府办公的电子化趋势认识不到位,与信息化社会发展相脱节。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对于网络问政"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没有明确的认识。当前的电子政务的建设,大多是以整理政府内部流程、实现无纸化办公、服务和方便政府内部办公环境为主,较少涉及到如何更好地通过网络问政来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等内容。 参考文献: [1]张尚仁:网络问政公共管理的创新形式[J],云南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 [2]支钮如:网络问政与构建和谐社会[J],企业导报,2011年第03期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