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浅析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

时间:2013-09-04 16:09来源:核心期刊网 作者:核心期刊网 点击:
一、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 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是坏账损失核算方法中备抵法的一种。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是根据会计期末应收账款的余额乘以估计坏账率估计当期的坏账损失,并据此提取坏账准备,以后发生坏账时,再予以交冲销。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体现了
  一、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
 
  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是坏账损失核算方法中备抵法的一种。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是根据会计期末应收账款的余额乘以估计坏账率估计当期的坏账损失,并据此提取坏账准备,以后发生坏账时,再予以交冲销。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体现了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一方面,由于计提了坏账准备,资产负债表上“应收账款”按净值反映,避免了资产虚计;另一方面,由于预先估计了费用,损益表上避免了利润虚计。较好的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因此该方法是目前我国企业处理坏账损失的常用方法之一。
 
  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的计算公式和基本账务处理如下:
 
  计算公式:坏账准备期末余额(即期末估计数)=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估计坏账率
 
  基本账务处理:
 
  计提坏账准备时: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坏账准备
 
  冲减多提的坏账准备时:借:坏账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二、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的应用
 
  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的应用就是怎样确定坏账准备的应提数和估计数,弄清应提数与期末估计数之间的关系,并做出相应的账务处理。坏账准备“应提数”的确定具体分两种情况。
 
  (一)计提坏账准备时,若“坏账准备”账户无余额
 
  当期坏账准备“应提数”=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估计坏账率,即当期坏账准备“应提数”=“期末估计数”。举例如下:
 
  某企业20*1年末的应收账款余额70万元,若坏账率估计为3%,则当期坏账准备“应提数”即为“估计数”=700000×3%=21000元。
 
  (二)计提坏账准备时,若“坏账准备”账户有余额,且余额在借方
 
  “应提数”有两种计算方法:一是以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和期初余额的差额的百分比为基础计算,即本期坏账准备的“应提数”=(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应收帐款期初余额)×估计坏账率+坏账发生额-坏账收回额。二是以坏账准备估计数为基础计算,即坏账准备期末“估计数”+“坏账准备”账户借方余额。举例如下:
 
  某企业20*1年末的应收账款余额70万元,20*2年发生坏账损失25000元,年末的应收账款余额100万元,则20*2年坏账准备应提数:
 
  方法一:以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和期初余额的差额的百分比为基础计算。
 
  20*2年坏账准备的估计数为:1000000×3%=30000元。
 
  但由于应收账款余额的变化和坏账损失的发生,20*2年坏账准备“应提数”=(1000000-700000)×3%+25000=34000元。
 
  方法二:以坏账准备估计数为基础计算
 
  20*2年坏账准备的估计数为:1000000×3%=30000元。
 
  但由于应收账款余额的变化和坏账损失的发生,20*2年坏账准备“应提数”=1000000×3%+(25000-21000)=34000元。
 
  两种方法下账务处理均为:
 
  发生坏账时:借:坏账准备25000
 
  贷:应收账款25000
 
  年末计提坏账准备时:借:资产减值损失34000
 
  贷:坏账准备34000
 
  (三)计提坏账准备时,若“坏账准备”账户有余额,且余额在贷方
 
  余额在贷方时分两种情况:一是余额在贷方且大于期末估计数;二是余额在贷方且小于期末估计数。
 
  1.余额在贷方且大于期末估计数时
 
  应提数有两种计算方法:一是以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和期初余额的差额的百分比为基础计算,即本期坏账准备的“应提数”=(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应收账款期初余额)×估计坏账率+(坏账发生额-坏账收回额)。二是以坏账准备估计数为基础计算,即“坏账准备”账户贷方余额-坏账准备期末“估计数”,按“坏账准备”账户贷方余额和坏账准备期末“估计数”的差额冲销。举例如下:
 
  某企业20*1年末的应收账款余额70万元,20*2年发生坏账损失25000元,年末的应收账款余额100万元,20*3年已冲销的以前年度的应收账款又收回20000元,年末应收账款余额80万元,若坏账率估计为3%,则20*3年坏账准备应提数:
 
  方法一:以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和期初余额的差额的百分比为基础计算。
 
  20*3年坏账准备的估计数为:800000×3%=24000元。
 
  但由于应收账款余额的变化和坏账损失的收回,20*3年坏账准备“应提数”=(800000-1000000)×3%-20000=-26000元。
 
  方法二:以坏账准备估计数为基础计算。
 
  20*3年坏账准备的估计数为:800000×3%=24000元。
 
  但由于应收账款余额的变化和坏账损失的收回,20*3年坏账准备“应提数”=800000×3%-(30000+20000)=-26000元。
 
  两种方法下账务处理均为:
 
  坏账收回时:借:应收账款20000
 
  贷:坏账准备20000
 
  借:银行存款20000
 
  贷:应收账款20000
 
  按差额冲减多提的坏账准备时:借:坏账准备26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26000
 
  2.余额在贷方且小于期末估计数时
 
  应提数有两种计算方法:一是以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和期初余额的差额的百分比为基础计算,即本期坏账准备的“应提数”=(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应收账款期初余额)×估计坏账率+(坏账发生额—坏账收回额)。二是以坏账准备估计数为基础计算,即“坏账准备”账户贷方余额—坏账准备期末“估计数”,按“坏账准备”账户贷方余额和坏账准备期末“估计数”的差额补提。举例如下:
 
  某企业20*1年末的应收账款余额70万元,20*2年发生坏账损失25000元,年末的应收账款余额100万元,20*3年已冲销的以前年度的应收账款又收回2000元,年末应收账款余额120万元,若坏账率估计为3%,则20*3年坏账准备应提数:
 
  方法一:以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和期初余额的差额的百分比为基础计算。
 
  20*3年坏账准备的估计数为:1200000×3%=36000元。
 
  但由于应收账款余额的变化和坏账损失的收回,20*3年坏账准备“应提数”=(1200000-1000000)×3%-2000=4000元。
 
  方法二:以坏账准备估计数为基础计算。
 
  20*3年坏账准备的估计数为:1200000×3%=36000元。
 
  但由于应收账款余额的变化和坏账损失的收回,20*3年坏账准备“应提数”=1200000×3%-(30000+2000)=4000元。
 
  两种方法下账务处理均为:
 
  坏账收回时:借:应收账款2000
 
  贷:坏账准备2000
 
  借:银行存款2000
 
  贷:应收账款2000
 
  按差额补提的坏账准备时:借:资产减值损失4000
 
  贷:坏账准备4000
 
  综上所述,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下,坏账准备的“期末估计数”是根据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乘以规定的百分比固定计算出来的,而坏账准备的“应提数”是不固定的,它需要根据坏账准备的期初余额、坏账损失发生数、坏账收回额和“期末估计数”综合计算求出。
 
  坏账准备“应提数”的计算方法有两种:一是以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和期初余额的差额的百分比为基础计算,即本期坏账准备的“应提数”=(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应收账款期初余额)×估计坏账率+(坏账发生额—坏账收回额)。二是以坏账准备估计数为基础计算,即以坏账准备期末“估计数”为基础,考虑“坏账准备”账户期初余额的性质和大小综合计算。
 
  坏账准备“应提数”和坏账准备“估计数”之间的关系有以下4种:
 
  ①当坏账准备无期初余额时,坏账准备“应提数”等于坏账准备“估计数”。
 
  ②当坏账准备有期初余额,且余额在借方时,坏账准备“应提数”等于坏账准备“估计数”+借方余额。
 
  ③当坏账准备有期初余额,余额在贷方,且小于坏账准备期末“估计数”时,坏账准备“应提数”等于坏账准备“估计数”—贷方余额(即按两者差额补提)。
 
  ④当坏账准备有期初余额,余额在贷方,且大于坏账准备期末“估计数”时,坏账准备“应提数”等于坏账准备“估计数”—贷方余额(即应提数是负数,按两者差额冲销)。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