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意向调研

时间:2016-12-07 14:36来源:核心期刊网 作者:www.hexinqk.com 点击: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经济维持低速增长,而中国经济仍保持中高速发展,但我国经济正面临调整结构和寻找增长新动力的机遇与挑战。在这种经济新常态下,要认真分析大学生的就业需求,引导和拓宽大学生的择业思路,树立创新创业的就业理念,让大学生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经济维持低速增长,而中国经济仍保持中高速发展,但我国经济正面临调整结构和寻找增长新动力的机遇与挑战。在这种经济新常态下,要认真分析大学生的就业需求,引导和拓宽大学生的择业思路,树立创新创业的就业理念,让大学生在经济转型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大学生;就业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world economy has maintained a low growth rate, while the Chinese economy is still maintained at high speed development, but China's economy is facing the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to adjust the structure and look for new growth momentum. In this under the new economic norm, careful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needs, guide and broaden the idea of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establish innovative employment concept, let the students in an invincible position in th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of the social competition.

  [Key words] economy; new normal;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一、经济新常态的由来

  “新常态”一词于2001年由美国学者首次提出,2009年美国经济学家又给“新常态”划定了几个特征:经济增长乏力、失业率高、公共财政面临挑战等。2000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保持强劲态势,依靠基础投资建设、人口红利和出口加工拉动等积极因素,国内经济高位增长;到了2010年前后,我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硬,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的动力都在下降,但我国经济仍保持中高速发展。面对人口红利下降、产能过剩、结构失衡、生态破坏、分配不均,以及国内外错综复杂、多重矛盾的严峻形势,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5月考察河南的行程中首次提出“新常态”这一重大理论概念。他说:“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2014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党外人士的座谈会上重申了上述经济新常态的观点。11月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对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点、发展机遇和全面改革等做了重要论述。归结经济新常态的三大特征:一是增速放缓,即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换挡;二是结构调整,即从结构失衡到优化平衡;三是政策新常态化,即保持政策定力,消化刺激政策,从总量宽松、粗放刺激转向总量稳定、结构优化。

  二、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意向调研情况

  众所周知,宏观经济的好坏对大学生的就业影响非常深远。大学应届毕业生应该审时度势,看清国民经济走势的风向标,做好就业准备。此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公告称:2005年,GDP增长1个百分点能够提供70万~80万个就业岗位;2013年,GDP增长1个百分点能提供150万个就业岗位。按照这个比例,解决2016年将近780万个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是不成问题的。然而,要让学生“能就业、就好业”,并且鼓励青年学子践行李克强总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择业理念,对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来说是艰巨的任务。

  要做好“90后”大学生的就业工作,我们首先要了解和分析他们的择业观,而后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才能得心应手。我们在四川大学(综合性重点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理工医学科交叉型学院)2016届本科毕业生中随机选取124名学生参与问卷调查,调查发现:有将近八成学生不了解何谓“经济新常态”,也有65%的学生不清楚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GDP预计增速。因此,不难发现当今大学生大部分对宏观经济政策和走势是不甚了解的。然而,有高达86.3%的学生却又坚持肯定GDP的增速对大学生就业有莫大的关系,学生们认为经济运行与就业有影响,但不知其所以然。

  对于“最向往的就业单位类型”的调查:近15%学生选择“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与“70后”、“80后”大学毕业生择业截然不同,选择留在体制之内的学生并不多,这也是“90后”大学生就业观的新动向;而选择“国有企业”的学生占31.5%,再加上15%“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学生,不难发现在经济新常态下,近半的毕业生会选择较为稳定的工作,“稳中有进”是新的动向;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占总数的15%,较之以往5%的“自主创业”意向有大幅提高,这也源于就业指导工作对学生的导向及国家创业政策、资金的帮扶,同时,笔者认为在这个创新的时代,启发、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挖掘学生潜能,“90”后大学生仍有强劲的创业动力。在“假设选择创业”的学生中,40%的学生首要考虑“资金”问题,35%的学生则在意“创意”问题,19%的学生首要担心“技术”层面的问题,个别学生认为需要首先考虑“经历”、“市场”、“人脉”等因素。由此可见,鼓励大学生创业首先要解决“资金”问题,而后要通过教育引导来挖掘他们的“创意”,最后在专业层面调动学校的有限资源来进行“技术”指导。

  影响“90后”大学生择业的因素非常多,经过调查发现:“工资薪酬”对学生的影响最大,他们的期望起薪往往较高,忽略了企业薪资与雇佣员工能力之间的重要联系。其次,企业的“地域因素”也是大学毕业生较为在意的,毕业生会主要考虑与父母的远近、恋人的所在城市及北上广大都市等因素,往往更多是从情感的角度选择工作地域,却忽视了就业所在地的物价、房价、生活质量等现实因素,这也是学生刚从“象牙塔”走进社会的常态化现象。因此笔者认为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应该向学生提及现实的“生活成本”因素,这样毕业生才会全面、综合地去选择就业地域。第三个重要因素是“家庭因素和父母观点”,家庭、父母的观点强烈地左右着毕业生的就业观,这让笔者觉得很诧异。原因在于“90后”大学生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成长,独立自主的意识较差;父母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倾注了更多心血的同时,也替孩子做了更多的决定。这三点重要因素左右着我们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而对于是否选择一个企业,将近60%的学生最看重的还是“发展前景”,从宏观上来讲,学生还是更看重“前景”而不单单是“钱景”。

  三、对策分析

  针对当前复杂的经济态势和“90后”大学生就业意向的新变化,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者应该与时俱进,指导工作要日益创新。

  首先,在大学低年级的职业生涯规划阶段,尤其针对非文科类的大学毕业生,应该要让其全面学习宏观经济的基本常识,作为就业知识储备,使其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认清形势、关注形势,自觉地认识到自己的前途和祖国的发展是牢牢联系在一起的;同时,引导大学生关注经济社会的变革,对行业的前景要有清楚的认识,要知道宏观经济微小的调整,都会影响许多企业乃至于整个行业发展。只有具备了这些知识,准备就业的学生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例如:高耗能、高排放的粗放式企业,在过去是井喷式发展,看似发展前景广阔,然而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政策导向稍稍转向,很多粗放式企业就面临升级或者淘汰的局面。如果大学生不审时度势、只顾眼前利益进入这些行业,那么有可能就面临“就业即失业”的局面。

  其次,在就业指导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应丰富自己的专业基础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追求自己向往企业的同时,要给学生全面、综合地分析生活成本、生活质量等现实客观因素,不能让学生的就业观过于“理想化”。从“象牙塔”走出来的天之骄子们一定要在“理想”和“现实”的综合考虑下,追逐梦想、开拓人生。

  再次,鼓励青年学子积极投身创新创业领域,在职业生涯规划阶段就要结合自己的所学专业,尝试创新创业。同时,高校自身应尽可能地开放自己的专业课题,让大学生在其中寻找创新创业的突破点,集中高校有限的资源,从技术方面支持大学生创业,使其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最后,要给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不以薪酬的高低来评判工作的好坏。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只要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踏实肯干,一样能够绽放绚丽的光彩!

  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机遇和挑战并存,在经济新常态下的今天,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者应该与时俱进,为应届毕业生灌输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动向,全面、综合地分析就业环境,理清毕业生的就业思路,让他们认清就业形势;同时,探索、分析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和特点,进行个性化指导;最后,挖掘学生潜力,有条不紊地推进大学毕业生创业工作。

  [ 参 考 文 献 ]

  [1] 韩淼,李云路,刘斐.“新常态”来源考[EB / OL].http://news.xinhuanet.com / fortune / 2014-05 / 28 / c_1110905132.htm.2014-05-28.

  [2] 齐建国,王红,彭绪庶,刘生龙.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和形成机制[J].经济纵横,2015(03):7-17.

  [3] 汤薇.正确认识中国经济新常态[J].教育教学论坛,2015(8):99-100.

  [4] 吴敬琏.努力确立中国经济新常态[J].商周刊,2015(4):18-23.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