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浅谈霍桑《年轻的布朗先生》中的梦境描写   

时间:2016-11-04 09:11来源:www.hexinqk.com 作者:李侠 点击:
【摘要】小说《年轻的布朗先生》是美国著名作家霍桑的一部经典短篇小说。作品中梦境的描写,不仅营造出故事的神秘性、戏剧性、而且深化了人物与主题。 【关键词】梦境;现实;戏剧性;人性;恶 《年轻的布朗先生》是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一部著名短篇小说。小
 
  【摘要】小说《年轻的布朗先生》是美国著名作家霍桑的一部经典短篇小说。作品中梦境的描写,不仅营造出故事的神秘性、戏剧性、而且深化了人物与主题。
 
  【关键词】梦境;现实;戏剧性;人性;恶
 
  《年轻的布朗先生》是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一部著名短篇小说。小说以17世纪马萨诸塞州塞勒姆镇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名叫布朗的年轻人在傍晚时分,告别新婚妻子,只身前往森林赴约的故事。一路上,他如梦如幻,如坠魔鬼世界。在那里,圣洁与魔鬼共舞,善良与邪恶交织。在那里,布朗惊悉自己先祖之恶行,政教要人和魔鬼把酒甚欢。在那里,贵妇名媛、贤德少女与女巫、色鬼、渎神者同流合污,甚至连自己亲爱的妻子也混迹其中。这一切,使布朗心中的信仰轰然倒塌,精神彻底崩溃。从此,善良笃信的年轻人变得严厉阴郁、寡言少语,多疑悲世,黑暗一生。
 
  故事以叙述布朗的梦境开篇,梦境的描写几乎占据整篇小说的篇幅,现实的描写寥寥数处。这种独特的叙述手法,不仅营造出故事的神秘性、戏剧性、而且深化了人物与主题。
 
  一、梦境描写的神秘性:悬疑的故事氛围
 
  故事伊始,妻子依依不舍,温柔哀求“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哪天夜里你不陪我都可以,但今晚一定得陪着我”,而丈夫却决然离去,坚持赴约:“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也只有今天晚上我不能陪你,今天夜里必须把这条路走完”。布朗与谁相约,为何赴宴,又为什么必须是一年中的那一晚等一系列神秘的问题,作者只字未提。而当布朗踏进森林,作者却不惜笔墨,详加描述:“他走的那条路,单调沉闷,被森林中阴沉沉的树木一遮,显得黑乎乎一片。树木紧紧地挨在一起,只是在他路过时才为他让开一条窄窄的小径,等他一过去便又立刻合到一起。四周一片荒凉……”。“沉闷”、“阴沉”、“黑乎乎”、“窄窄的”、“荒凉”等作者的用词,令人读之惊悚:如此这般的诡异氛围究竟要揭示怎样一个神秘离奇的故事?随着布朗走进森林深处,一位神秘的老人出现,他为何人,又与布朗有着什么关系,作者又未明细,只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供读者去猜测揣摩。随着情节的进一步发展,神秘老人原来是邪恶的化身,而布朗平日里所认识并崇敬的人物——上至位高权重的总督、教长(布朗的道德和精神导师),下至贤德老妇和貌似纯洁的少女,甚至连自己家族的先辈们,都曾在体面的外表下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罪恶。甚至,连他亲爱的妻子Faith竟也出现在这场群魔乱舞的黑暗派对上。两人的对望令彼此不寒而栗,似乎窥探出对方内心堕落的秘密……正当读者跟随主人公布朗,深陷这种黑暗的诡异氛围中时,作者适时地插入一语,“布朗先生是否只是在森林中睡着了,然后做了一个奇离古怪的噩梦,梦见一个巫婆神汉的大聚会?”至此,也就是在故事的结尾,读者才恍然大悟:一系列的悬疑、神秘与诡异,原系噩梦而已。
 
  二、梦境描写的艺术性:戏剧的张力与不即不离的审美距离
 
  在文学创作方面,霍桑认为,作家在处理作品的形式和素材方面,享有自行取舍,灵活虚构的权利。“对非凡事物的描述,笔触以带有柔和、飘忽的味道为宜,而不能把它描绘成实实在在的事物,让读者倒胃口”。因此,霍桑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刻意去营造一种与现实若即若离的文学氛围,将富有想象力的描述与一定的现实结合,使它们处于一种介于现实生活与幻景之间的中间位置,于是大量的梦境描写成为霍桑作品中的一大艺术特色。短篇小说《年轻的布朗先生》中神秘的梦境描写,亦真亦幻、虚虚实实,正是霍桑这种写作特点的充分体现。
 
  小说以布朗与妻子Faith的吻别开篇,妻子粉红色丝带和温柔的话语,塞勒姆镇宁静的大街以及庄严的礼拜教堂,赋予故事人物与场景以无比的真实和现实性。在随后的森林魔幻之旅中,在布朗现实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人物一一出现。首先是令布朗引以为荣的家族先辈们,他们个个“老实本分,笃信上帝,伤天害理的事情是绝对做不出来。”随后,教过布朗教义的古迪·克罗伊丝老太太、现任布朗道德导师的教长和古金司事、以及贤德蕙质的古典少女,优雅端庄的贵妇名媛等,纷纷聚集在这一片阴森恐怖的森林之地。他们与傲慢无礼的好色之徒、声名狼藉的淫荡之女、罪大恶极的不法之徒,狂欢盛宴。故事的结尾,布朗重返现实时,迎面而来的教长好心地向他祝福,可敬的老司事古金在虔诚地祷告,教徒的楷模古迪·克罗伊丝老太太在又向送牛奶的小女孩讲授基本的教义,亲爱的妻子Faith欢呼雀跃,喜迎他的归来……梦境中这种浓厚的奇幻色彩,与布朗现实生活中人物所具有的正面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使故事充满巨大的戏剧张力。作者在赋予小说光怪陆离色彩的同时,伸缩自如的拉开读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使得读者和作品一直处于不即不离的状态,而这正是霍桑在创作中所追求的“故事的朦胧性。”
 
  三、梦境描写的内涵性:深化人物、强化主题
 
  梦境这一独特的艺术手法,不仅仅能在作品中营造出巨大的戏剧张力,更能使读者从崭新的视角来审视人物的真实心灵,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性格内涵。
 
  正是通过梦境的描写,布朗这一人物的主要特征得以充分的体现。首先,现实中的布朗,正如其名字Goodman所暗示的一样,是一个规规矩矩、本本分分,笃信上帝的诚实善良人物。他对自我本性和宗教信仰的充分自信,使他不顾妻子的再三挽留,毅然奔赴与魔鬼的神秘之约。在他的潜意识当中,自己的诚实与正直,上帝对他的恩惠与眷顾,定能使他在黑暗的森林腹地抵挡住魔鬼的诱惑与邪恶,然后安然回家。而现实是,当布朗听到神秘老人一一宣扬其周围亲密人物的隐晦罪恶时,布朗在黑暗力量面前变得不堪一击,一直以来推崇的宗教道德信仰瞬间摇摇欲坠。其次,布朗对自我的一种过度自信,导致其在面对矛盾的人性与黑暗的现实面前,手足无措,绝望颓废。梦醒过后的他,拒绝祷告,厌恶布道,怀疑厌世。他对自我的过度认知,对现世的悲观逃避,直接造就他个人黑色的人生悲剧。正如叙述者所言,“他的墓碑上并没有刻着什么充满光明的动听词语,因为他临终的时刻充满了黑暗”。
 
  主要人物布朗先生的悲剧,一方面反映出人性之恶在现实生活中的普遍性,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作者霍桑对于人类如何在黑暗与邪恶中探寻出路的一种思考:即在面临人生固有的罪恶时,人到底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生活态度?答案也许在霍桑给妻子的家信中可见一二。他在信里写到,“我首先注意事情最阴暗的一面,彻底观察后,我开始逐步考虑这些事情对人有什么裨益,以此求得安慰,这般艰苦地前进下去,我便看到了身边的亮光。”霍桑在作品中创设各种黑色力量的真正目的,也许就在于让人们透过黑色寻求亮光,让人们摆脱一切枷锁,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四、结语
 
  在小说《年轻的布朗先生》中,霍桑成功的运用“梦境”这一特殊的表现手法,不仅拓展了小说本身的故事空间,赋予小说一种神秘荒诞的艺术色彩,更使读者在亦真亦幻的故事格调中,蛛丝剥茧,深思人性的复杂与多重性,进而探寻人类精神困境的光明出路。
 
  【参考文献】
 
  [1]纳撒尼尔·霍桑.姚乃强,等,译.霍桑集:故事与小品[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2]纳撒尼尔·霍桑.贾文浩,等,译.七角楼[M].南京:译林出版,2001.
 
  [3]兰德尔·斯图亚特.赵庆庆,译.霍桑传[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9.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