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食品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与应用

时间:2016-10-12 16:00来源:www.hexinqk.com 作者:吴编辑 点击:
摘要:分析了食品专业研究生学术型学位和专业学位的培养模式的合理构建,创新性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以及研究生创新性实验中心的构建,阐述其在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中的促进作用,建立提高食品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创新性培养模式。 关键词:食品专业研究
 
  摘要:分析了食品专业研究生学术型学位和专业学位的培养模式的合理构建,创新性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以及研究生创新性实验中心的构建,阐述其在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中的促进作用,建立提高食品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创新性培养模式。
 
  关键词:食品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
 
  研究生教育的本质目的是培养符合我国国情的人才。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国情以及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由于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经验略显不足,导致培养出来的研究生与社会需求脱节,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战略研究总报告(2004~2020年)》指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战略指导方针是“优化机制、协调发展、注重创新、跻身世界”。我国的研究生培养历来偏重学术型硕士,而忽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导致在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一方面呈现供大于求的表象,另一方面缺乏满足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在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我国研究生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与社会就业供给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满足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要,在反思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的同时,积极探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案,以适应新形势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食品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强、理论与应用结合紧密的交叉学科,集化学、微生物学、工程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于一体,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现代食品科学的发展应该适应当代技术自主创新的发展趋势。因此,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促进创新人才培养已成为食品专业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1学术型学位和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合理构建
 
  1.1适时调整学术型学位和专业学位的培养比例
 
  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自1999年开始招收研究生,食品专业的研究生招生人数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但规模较小,从近年来的招生数量来看,食品学院研究生教育发展态势正处于良性发展。其中,2006~2011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人数逐年处于递增的态势,2011年达历年的极值,但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却呈下降趋势,其中以2007年招生人数最多,尽管2010年出现微升现象。招生总人数仍以2007年为最,2010年等量于2008年,并列于近5年第2。当前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培养目标比较单一,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不强,学术性硕士研究生规模过大,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规模过小,专业学位类型和涉及职业领域几乎没有,在职攻读专业学位比例较大、全日制攻读比例过小,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严重影响了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切合实际,结合高校自身特点,应适时调整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招生规模比例,即扩大专业学位的招生规模。
 
  1.2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
 
  在培养目标方面,明确其在整个培养模式中的地位,在具体内涵上,可分为思想政治、专业素质以及职业素质3个层次;在入学形式方面,学术型硕士和全日制专业硕士延续当前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在职专业硕士采用GCT考试加综合专业考试的两阶段形式;适当考虑本科优秀应届毕业生第一志愿申报攻读本校硕士的推免比例;在培养方式方面,学术型学位采用弹性学制和注册制并重并以全日制硕士为主,推行“国内外联合培养”体制;全日制专业硕士采用弹性学制为主,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形式;在职专业硕士推行校企合作的“订单式”培养形式;在质量控制方面,对学术型硕士采用课程考核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措施;对专业硕士,明确既可完成学位论文,又可选择不需要完成硕士论文,申请答辩可采用调研报告和案例分析形式,并明确提出专业硕士的培养应与职业资格挂钩。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而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的最终研究成果,是表明研究生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的文献资料,也是反映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在学位论文的各个阶段严格把关,从严要求。食品专业研究生论文研究工作要有一定的时间来进行,一般需要1年以上。研究生必须独立完成论文研究工作,并提交具有一定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有自己创新见解的论文。
 
  1.3不断完善培养方案
 
  一种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提出必定是建立在对当前培养模式的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实证分析、调研分析、专家访谈等形式是深入了解当前我国食品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动向的必要手段,在此基础上,食品科技学院对培养方案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就公共课程、学位课程、选修课程改革和新增课程设置进行了认真研讨。在遵循教育规律,借鉴国内外硕士研究生培养经验,针对食品行业要求的基础上,重新制订《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硕士点研究生培养方案和《食品工程》、《食品加工与安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对5种不同的培养方案,做到了分类指导。2006~2011年按照研究生处的布置,共进行了7个培养方案的制订及修改,新培养方案更加强调基础理论、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了对学生的教学能力训练的要求和考核;把对研究生开题报告和科学研究过程的检查作为培养质量控制的主要环节。设置水产品加工、农产品加工、食品工程为工科,食科、农业推广为农科,为广开生源,不拘一格选人才,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把食品科学课程由工科改为农科。一般学术型硕士学制为3年、专业学位为2年;在职人员则可为3~5年,该学院的专业学位即可招收在职人员,也可招收全日制考生。可在校全日制学习,如无大段时间,也可进行在职学习,学习方式灵活。
 
  2创新性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
 
  2.1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该模式强调大学与企业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上的协作与互动关系,研究生培养计划是大学和企业共同制订,把大学关于研究生的学术水准与企业关于研究生的应用能力水准结合起来,由大学和企业各选派1名教师作为研究生的指导教师,共同培养研究生,整个培养过程体现了教学、科研与生产的统一。因此,该模式也称产学研合作模式。该模式充分发挥了大学和企业的资源优势,反映了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克服了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与社会生产实践相脱节的局而,实现了教学、科研和生产的一体化。
 
  2.2创新基地培养模式
 
  借鉴国外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先进经验,食品专业类研究生培养以创新基地为平台,构建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即研究生培养的“创新基地模式”。食品行业的大型企业拥有众多的科技人员,具有很强的开发研制能力和先进技术设备,在研究生培养创新方面可与高校优势互补。通过建立“创新性研究生培养基地”,能够实现社会优质教育资源的最佳配置;能够将企业与高校的优势有机结合,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益双赢的研究生培养新体系。有利于知识转化和创新,培养区域经济或行业经济的适用性人才,还能够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带动整个产业与高校的全面合作。一方而,会使高校的先进知识资源得以充分发挥作用,使其教学科研领域得以全面拓展,为学校和企业创造一个知识共享的环境。另一方面,也为企业的技术人才创造了知识更新以及全而提高与发展的平台。使研究生教育真正做到了将知识传递给最需要掌握、又能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人,使企业重视人才,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和人才资源的深度开发得以更好的实现。
 
  2.3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但就目前来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还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实际社会发展的需要,招生比例与学术型学位相差甚远,在职专业硕士一般推行校企合作的“订单式”培养形式,这种培养研究生的方式一般是企业委托高校研究所培养研究生,并提供财力资助和与企业发展有关的研究课题。高校有高素质的理论教师队伍和图书设备及高级学位授予权,企业则有高级技术人才、财力和研究实验的场所。研究生在研究所学习专业课程,并在双方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大学一方面为企业培养高科技、创新型人才,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企业得到发展资金。特别适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市场要求的变化。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的完善使得食品专业研究生教育紧跟市场需求的变化,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研究生创新性实验中心的构建
 
  3.1构建研究生创新性实验中心的重要性
 
  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研究生群体的综合素质、教学与培养计划、管理制度、课程设置、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论文中期检查、学术活动、实践环节、学术论文与答辩环节等,其中实践环节是研究生培养链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应贯穿研究生培养的始终,进而提高研究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科研能力。由于食品科学的研究生面向工程实践的特点,从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长远目标来看,实践能力的作用尤为重要。因此,在食品科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其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然而,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张,各培养单位的师资力量和科研资源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反映在研究生培养上,就是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跟不上学科的发展和研究生的扩招,仪器设备不足和空间不足使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根据高校实际情况,构建相应的研究生创新实验中心及完善其相应的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以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为例进行探讨。
 
  3.2以“水产品深加工重点实验室”为依托构建创新实验中心
 
  “广东省高等学校水产品深加工重点实验室”于2006年9月成立,依托于广东海洋大学。实验室主任由广东海洋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章超桦教授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由中国食品学会理事、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杨公明教授担任。实验室现为面积500m2,设备总投资700余万元,拥有大型仪器40余台,主要研究人员26人。下设水产品高值化加工与利用、南海生物活性物质研究与开发、水产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3个研究方向。该实验室为促进水产品加工领域的科学研究、培养科技人才、推进水产品深加工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2009年广东海洋大学被广东省学位办立项为新增博士学位授予权建设单位并报送国务院学位办,食品科技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是3个博士学位授予权建设学科之一。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正处在建博增硕的有利时机,加强水产品深加工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将为今后的研究生培养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
 
  3.3以“海洋食品研究所”为依托构建创新实验中心
 
  “海洋食品研究所”下设海洋食品、水产品加工研究室海藻综合利用室、海洋生物活性物质、食品科学和食品质量与安全等研究室。目前研究所内仪器设备可以满足膜分离技术、微波杀菌、冷冻干燥技术、喷雾干燥技术、超微粉碎等加工实验技术的要求。学院可以通过校企合作,一方面可以从企业得到发展资金,投入研究所的实验室建设,另一方面可以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与发展。该学院将科研与实验室建设有机结合,打破1人或1组人专用的实验室模式,真正实现实验室的开放,提高实验室和仪器设备利用率,减少重复建设,稳步提高实验室的装备水平,为研究生科研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保障。
 
  3.4以院“中心实验室”为依托构建创新实验中心
 
  “实验教学中心”建有食品微生物技术、食品安全检验、食品工程三大本科实验室。已具备食品加工基本设备,包括较先进的膜分离技术与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设备,能够为研究生实践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食品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动手操作的实验教学。而实验过程存在费用高、分析方法复杂、仪器设备精密等特点,这就要求学校、学院增加教学经费投人,完善硬件设施,以保证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同时,还要加强对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素质。多年来,各高校对于实验技术人员一直是使用多、培养少、布置任务多、关心成长少,这对于他们的使用、培养、考核和成长是一个长期未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培养实验室技术人员,提高这支队伍的素质,对于协助研究生进行课题研究尤为重要。因此,学院应鼓励中青年实验技术人员结合工作学习和进修,掌握现代技术,提高业务水平;此外,还可以根据工作需要与个人条件,由学院选派部分人员参加各种短期培训。这样,不仅使教师能够掌握最新的技术发展和当前的专业动态,而且在指导学生实验上也有更强的现实性。
 
  3.5开放式创新实验中心的构建
 
  广东海洋大学作为广东省重点建设的高校,为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且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建设者,作为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实验教学进行了相应的改革,针对当前课堂实验验证性实验过多,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和研究性训练不够的现状,增设了以学有余力的学生为对象,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项目名称或教师给出实验项目名称,学生自由组合选题,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对学生进行全天候实验项目开放,并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及管理,为学生提供发挥聪明才智和发展个性的场所,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以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由于研究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研能力,尤其是一些科研能力强的学生甚至能够独立的完成一些科研项目,因此有必要增设研究生创新性项目,并鼓励研究生自己申报市厅级、省级、国家级课题,以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食品科技学院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实施,能为本科生和研究生科研创作提供了实验创作平台。
 
  4结语
 
  研究生培养模式必须允许多种模式共存,不能追求整齐划一的统一模式,这是由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决定的。对于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也应该以如何实现多样化作为出发点,结合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的现状,以及对国外研究的成功经验,继续更加深入地进行探讨。笔者阐述了新形势下建立提高食品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创新性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及其在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中的促进作用,分析了食品专业研究生学术型学位和专业学位的培养模式的合理构建,创新性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以及研究生创新性实验中心的构建,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旨在为适应新形势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培养出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高科技食品人才,为国家的食品行业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罗萍.广东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发表论文的计量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998-18999,19028.
 
  [2]研究生专业学位总体设计研究课题组.开创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时代—研究生专业学位总体设计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孙腊珍,张增明,叶帮角,等.科研能力培养和研究生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6):39-42.
 
  [4]郑冬梅,王悦.构建研究生实验教学体系,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5):26-29.
 
  [5]曾兴雯,裴庆祺.加强工科研究生培养的实践环节[J].中国高教研究,2005(1)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