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说超现实主义者的真实身份是精神分裂者,或者是不守规则的人,抛开超现实主义的争议不说,我认为超现实主义的真正意义还在于它在我们身处的真实世界之外开辟了另一个新的境界,超现实主义为人类的脑洞开了一扇门,给人类的想象力插上了思维翅膀,超现实主义是通往未来的一把钥匙。
【关键词】超现实主义;脑洞;马格利特;思维
脑洞,网络流行词汇,是从脑补衍生出来的词。脑补,即脑内补完,动漫方面的用语。通常是指在头脑中对某些情节进行脑内补充,对漫画中、小说中以及现实中自己希望而没有发生的情节在脑内幻想,“脑洞大开”即脑补意思。
有人说超现实主义者的真实身份是精神分裂者,或者是不守规则的人,抛开超现实主义的争议不说,我认为超现实主义的真正意义在于在它在我们身处的真实世界之外开辟了另一个新的境界,超现实主义为人类的脑洞开了一扇门,给人类的想象力插上了思维翅膀,超现实主义是通往未来的一把钥匙。
从脑袋里潜在意识中出现的形象,以绘画的表现手法在画面中使之呈现出来,寻求超乎现实之上的种种未知现象。在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的作品中经常会有些类似于梦境中颠倒现实的场景出现,这些荒诞的梦境,追求视觉片断的组合,追求不可思议的奇妙幻境,使观众可以感受到艺术家们对现实、视觉习惯、以及人生经验的颠覆和质疑,彻底激发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打破了从真实到再现自然的传统规律,从而发掘人类内心的精神世界。对于生活在现代的我们,可能不缺乏对于想象力的梦境的再现,因为现代的科学技术已经可以有力的支撑起这些想象力,而生活在20世纪初期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可当真是一群不可思议的人。
一、超现实主义的起源和发展
真实的、夸张地、荒诞的、幻象的……当你还在为超现实主义作品风格捉摸不定的时候,实际上,很难用一种风格来统一超现实主义艺术家的作品,正如超现实主义的创始人安德烈·布洛东在第一次《超现实主义宣言》中所提出的:“不可思议的东西总是最美,一切不可思议的东西都是美的,只有不可思议的东西才是最美的。”他在宣言中,还对超现实主义作过经典解释,“超现实主义,阳性名词,纯粹的精神的自动性,主张通过这种方式,口头地、书面地或以任何其他形式表达思想的实实在在的活动。思想的照实记录,不得由理智进行任何监控,亦无任何美学或伦理学的考虑渗入。”这一主张,和反艺术的达达主义不同,但又来源于达达主义重视观念表达,因此,在超现实主义起初是以达达主义为先驱。
二、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和艺术特点解析
超现实主义的绘画风格分为了两大类型:魔幻超现实主义和有机超现实主义。其中魔幻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基里科、恩斯特、玛格丽特、达利等。
如果说传统的写实绘画是外在的自然环境对艺术家头脑中产生的再次加工和创作,那么超现实主义,则是艺术家内在精神世界里的精准投射和外在表现,使人类脑补的精神再现,被发掘的脑洞,想象空间是如此无边际,又是如此的真实。例如,马格利特的《错误的镜子》、《委任状》,艺术家们一直走的是对自然的写实表现,写生再现,色彩、空间、光影、明暗的表达。即便是浪漫主义画家的作品,也只是将现实中的精神感受,用现实真实场景中的人物喜怒哀乐表现出来,根本触及不到人类内在精神的探索和表达。突然蓝天白云出现在眼睛里的画面呈现在画作里,艺术家向往和想要表达的错误在哪里?在马格里特看来,人的眼睛只是一面错误的镜子,因为它所得到的只是自然的幻影,而不是自然本身。《委任状》里树林中的骑马的人,和空间产生混乱错觉的大胆想象力,给观赏者是兴奋的感受和无穷的想象。有人对马格利特所创作的作品最为贴切地表述是:如梦境般,把玩着置换、转化与理性主义的主题。1929年马格利特创作了这幅名作《图的背叛》中,画面中描绘着一个烟斗,但烟斗下方却写着“这不是一个烟斗”的文字。艺术家利用画面与文字各自所指的矛盾,表达了“物与其再现之间,鲜有联系”的哲学观点。在他看来,世界上没有眼睛看得见的“真实”,因此绘画的“真实”只是图解了人眼睛的幻觉而已。
达利把绘画定义为“是关于非抽象的无理性和普遍幻觉世界的摄影术”。通过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洞察,用精准的写生手法创造出一个不同于现实世界的精神空间,完全不同于他人的艺术世界。对于超现实主义作品的解读和鉴赏,更多是来自于观赏者本身的领悟,也许艺术家在创作时是无意识的组合了不同场景,例如达利的《记忆的永恒》这幅作品,远处是海边的一处山和悬崖。近处似乎是在某张书桌上摆放的物品,三只像被融化的钟表,像是散落的柔软的皮料,一个挂在只剩下一截枯枝的树上;一个瘫软在桌子的边缘;另一个躺在地上一个不知是什么的动物的皮上。艺术家想要表达的是时间的静止和记忆中的某一个场景,而观赏者又从中读出了不一样的感受,这就是超现实主义的独特艺术魅力。来源于人类精神深处的,潜意识层面上的精神分析学说,是超现实主义的最重要的理论依据。就像梦境,是无意识、潜意识的一种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使人的头脑活动从逻辑与理性束缚中解放出来。
当我们读着超现实主义诗人的诗作来想象文字带来的幻境,而超现实主义画家则在用画笔描绘出了你想象不到的另一种幻境,也许不是那么美,只是有点怪诞,例如达利的《由飞舞的蜜蜂引起的梦》,他的画从局部看,每个细节都是真实细腻的,但从总体上看,它们之间又没有视觉逻辑的条理性,因而会带给人们梦境里的即视感。
马克斯·恩斯特,超现实主义的创始人之一,他1924年的作品《夜莺吓着了的两个孩子》,是用木板与油画拼接而成。作品中木头拼贴而成的房子及栅栏分别超出了左右画框。田野、天空和远处的建筑构成了一个看上去十分美好的小世界。在这个小世界里,门铃被夸张得那么大,这个夸张是要在一般中求新求变化,对它的特点进行夸大,但即使这样手却始终够不着它。夜莺唱着清吟美妙的歌声,但却吓着了两个孩子。前面表象的处理,后面含蓄的隐喻,使作品充满奇幻的感情色彩,使作品的特征性突出、鲜明,是艺术家内在丰富的思维的体现。
有机超现实主义,则是运用具有暗示和象征意义的符号和仿生物的形式,来表现个人无意识或潜意识的幻想。抽象是这一时期的艺术特点。代表画家有米罗(JoanMiró)和克利。
米罗的作品更多的是以抽象的线条和单纯的形体来表现内在精神世界,画面色彩丰富,有点像儿童画,但又不似儿童画的稚嫩,具有缜密的再现思维,是二十世纪超现实主义天才大师。《哈里昆的狂欢》是其第一幅超现实主义作品,表现的是室内举行的一场热情的狂欢派对,各种动物、奇怪的野兽等物体围绕着一个叼着长烟斗的忧郁的人,米罗的空想世界非常生动。他的有机物和野兽,都有一种热情的活力,使观赏者都能感觉到比日常所见更为真实。代表作艺术家有一种把具象的物体幻化成半抽象的图形符号的超能力,又有点像史前人类或儿童在涂鸦时的原始想象力。他只是以儿童的方式去作首次的发明,视觉语言简单、极富想象力。
三、超现实主义的影响
超现实主义创造了荒诞美学,反传统美学,对习俗、惯例、经验的深刻质疑和颠覆。这一思潮的出现,对艺术创作影响巨大,叛逆冒险、超越法则、敢于创新的精神和震撼人心的神秘之美,对后来的艺术产生了持久和广泛的影响,例如,波普艺术、光效应艺术、多媒体艺术、现代广告图形创意……在现代摄影、广告图形创意、插画、游戏动漫、影视多媒体、建筑和光影空间效应、有机雕塑、工业造型等方面,超现实主义的作用和影响力也是不可低估的。
超现实主义不仅为我们带来的是充满惊奇的艺术作品,更多的是把人类大脑中没有拓展的想象空间激活,这种无限的思维把不可能的变成可能,把过去没有的变成未来可以有的,那些从无到有的发明创造,无不从超现实主义中获得了灵感和智慧。超现实主义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即对梦幻的万能和对思想的不带偏见的活动的信仰。它要最终摧毁一切其他机械论并取而代之,以解决生活中的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
[1]孙志宜,徐宗品.现当代艺术思潮[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4:53.
[2]安德烈·布洛东.超现实主义宣[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