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语
赵望秦(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郑振铎和胡适是以近现代学术观念及新的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通俗文学的奠基者和开路人,这里发表的《郑振铎研究〈三国志演义〉述论》《胡适研究〈红楼梦〉述论》二文,简明概括地对二人在《三国志演义》《红楼梦》研究上所做出的特殊贡献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进行了较全面的回顾和总结。另一篇文章《“怎想湖山边,不似西厢下”——浅议〈西厢记〉的“赖简”风波》是对《西厢记》杂剧中一个典型情节“赖简”的重新梳理和诠释。
摘要:本文从两个方面考述论证郑振铎为《三国志演义》研究作出的贡献:一是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二是建立在文献基础上的考证和探索,并总结了郑振铎研究《三国志演义》及中国古典小说的成就。
关键词:《三国志演义》郑振铎版本学成书
作为著名学者、文学史研究者、文学古籍收藏家,郑振铎对古典文学,特别是古典小说研究贡献颇多。郑振铎受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和观点的影响,强调学术研究要做“归纳的考察”,即无征不信,认为“研究却非有一种原原本本的仔仔细细的考察与观照不可”{1}。要在搜集大量证据和材料的基础上再归纳出结论,通过结论形成基本观点。在他的文学研究中无不体现着此种学术态度,《三国志演义》的研究自然也不例外。
一、文献整理
1.搜集《三国志演义》版本
在《三国志演义》的全面系统研究上,郑振铎实有开拓之功。首先是对《三国志演义》版本的发现与考察。自清初(毛宗岗)毛评《三国志演义》出现而变为通行本后。此前产生的诸多版本便逐渐湮没无闻,直到明嘉靖壬午年(1512)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重新现世,有关《三国志演义》的版本又逐渐为学人所重视。胡适在《三国志演义序》一文中列举了三种《三国志演义》版本,分别是李卓吾评本、英雄谱本和毛评本,但版本的具体细节都未涉及。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一书中也是对嘉靖壬午本略有说明。此后真正对《三国志演义》版本进行全面搜索、系统考察的,应推郑振铎。
郑振铎在《巴黎国家图书馆之中国小说与戏曲》一文中,列举藏于巴黎国家图书馆的《三国志演义》八部三种版本,即五部为毛氏父子批评本,两部为李笠翁批评本(一部残缺),一部为李卓吾批评本,并做了简要的比较说明。又在《三国志演义的演化》一文中,列举除嘉靖壬午本之外的十种明刊本:周曰校刊本《新刊校正古本大字音释三国志演义》、夏振宇刊本《新刻校正古本大字音释三国志通俗演义》、余氏双峰堂刊本《新刻按鉴全像批评三国志传》、郑少垣联辉堂三垣馆刊本《新镌京本校正通俗演义按鉴三国志》、杨闽斋刊本《重刻京本通俗演义按鉴三国志传》、杨美生刊本《新刻按鉴演义全像三国志英雄传》、郑以桢刊本《新镌校正京本大字音释圈点三国志演义》、吴观明刻本《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宝翰楼刊《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真本》、雄飞馆刊本《精镌合刻三国水浒全传》,以及清代的毛评本和李渔评本。不仅详细说明书名、卷数、封面、序跋、牌记等版本特征,还分步骤地撰写了介绍性的提要。由此使人们约略认识到嘉靖壬午本至毛评本一百余年间,《三国志演义》一直处于一种动态的演变中,而在社会传播过程中也经历了一系列演化,于是开拓出新的研究领域——《三国志演义》版本学。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