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电影《遗愿清单》之狂欢双重性探析(3)

时间:2013-08-22 11:35来源:核心期刊网 作者:朱文佳 点击:
影片的后半部分,爱德华和卡特离开病房,踏上了愿望之旅,色彩明快起来。告别了冰冷的手术台与日夜不断的绝望,生命又变得鲜活温热。他们尝试着各种疯狂的事:跳伞,飙车,非洲猎狮;他们穿梭于世界各地:极地冰原
  影片的后半部分,爱德华和卡特离开病房,踏上了愿望之旅,色彩明快起来。告别了冰冷的手术台与日夜不断的绝望,生命又变得鲜活温热。他们尝试着各种疯狂的事:跳伞,飙车,非洲猎狮;他们穿梭于世界各地:极地冰原,印度,开罗,北京,香港,西藏……随着两人梦想的逐一实现,场景迅速变换,或动或静,充满欢笑和激情。这无疑是一种脱离了常规的狂欢式的生活。巴赫金在他的狂欢理论中提出了两种生活的概念:一种是常规的,十分严肃而紧蹙眉头的生活;另一种是狂欢广场式的自由自在的生活。然而,影片后半部分所展示的这种诙谐的“第二种生活”也远非毫无意义的插科打诨、宣泄放纵。两位老人在狂欢之旅的过程中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人生。卡特家庭美满,但时常感到失落迷茫,琐碎的生活渐渐磨灭了他的梦想与激情。爱德华结过三次婚,每次都不长,惟一的女儿也因为他霸道的所作所为而与他决裂了。成功的事业和亿万的财产不能消除他的落寞孤独。在旅行最后爱德华安排的香港艳遇中,卡特拒绝了黑人女子一夜浪漫的邀请,因为他记起了与妻子之间的温暖。回到家后在卡特的帮助下,倔强的爱德华终于来到女儿家,并亲吻了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孩——他的外孙女。就这样,两位老人在错位颠倒的狂欢世界里发现生命的意义,在完成一个个遗愿的同时,找回了最初的自己。
  三、亦悲亦喜:狂欢式的世界感受
  巴赫金认为民间狂欢化是有别于现实生活的“第二种生活”,也是一种世界观,它体现了“几千年来全体民众的一种伟大的世界感受。这种世界感受使人解除了恐惧,使世界接近了人,也使人接近了人(一切全卷入自由而亲昵的交往);它为更替演变而欢呼,为一切变得相对而愉快”[1]212。透过狂欢节上的加冕脱冕仪式,巴赫金敏锐地捕捉到了狂欢式的世界感受的核心——交替与变更的精神、死亡与新生的精神。
  《遗愿清单》是一部以死亡为主题的电影,然而它却常被划为“喜剧片”之列,因为它带给观众的绝非是单一的沉重压抑,而是亦悲亦喜的双重性的世界感受。这种感受首先体现在平等自由的精神。爱德华和卡特,一个是白人亿万富翁,一个是黑人机械工。身份地位相差太过悬殊的两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原本没有交集,却因为同样的绝症走到了一起。生命残存的几个月使他们处在了“地狱入口”,而在那里,现实生活中严格的禁令和等级制度,以及与它有关的各种形态的畏惧、自卑、恭敬、仰慕等等,都被取消了。于是,在生活中为不可逾越的等级屏障分割开来的两个老人,在生命尽头开始了不拘形迹的自由交往。他们随便亲昵的接触,纵情肆意的姿态,坦率粗俗的语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新型的相互关系,体现了全体民众关于平等和自由的伟大的世界感受。
  此外,狂欢式世界感受的双重性在影片的高潮事件——死亡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卡特临终前交给爱德华一张纸,上面介绍了爱德华酷爱的麝香猫咖啡的来历。这种昂贵的东西竟然是猫的粪便。“你损我”,爱德华说,然后两个朋友开始哈哈大笑。至此,卡特实现了“大笑到流泪”的愿望。这里的笑是非常典型的狂欢式的笑,具有深刻的双重意义。巴赫金明确地指出,狂欢节的笑“既是欢乐的、兴奋的,同时也是讥笑的,冷嘲热讽的,它既否定又肯定,既埋葬又再生”[2]。卡特的笑不仅是对公认的具有崇高价值的东西(麝香猫咖啡)的讥讽与颠覆,同时又是对死亡所带来的恐惧的消解与胜利。“对于每个人来说,生死相依,生命之旁始终躺着死神,直面死亡意味着用笑来获得新生。”[3]影片的结尾,两位老人相继去世,爱德华的助手托马斯把他们的骨灰装进麝香猫咖啡罐里,埋在了珠穆朗玛峰,帮助他们完成了遗愿清单上的最后一个愿望——欣赏最壮丽的风景。托马斯说:“我知道当他(爱德华)离去时,他的双眼是紧闭的,而心灵却是敞开的。我敢肯定,他对这片安息之地一定很满意,因为他被埋葬在山顶之上,而这是违法的。”这段富有哲理又诙谐的话冲淡了死亡本身带有的严肃性和悲剧感,使观众感受到的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生命的尽情绽放和无限延续。
  四、结语
  《遗愿清单》是一部带有狂欢色彩的影片。它塑造的人物形象、展现的故事情节和传达的世界感受无一不具有深刻的狂欢双重性。它恰当地把握了戏谑与庄重的分寸,在严肃深沉之际而又不失应有的幽默诙谐,在调侃欢乐之后给人以启迪和期待。影片在死亡的主题下张扬着一种自由平等的精神,交替更新的精神,其高度的思想内涵给观众带来心灵上的巨大震撼。观众在亦庄亦谐的故事中或悲或喜,眼泪和笑容背后,洋溢着生命无尽的活力,闪烁着人性特殊的光芒。
  [参考文献]
  [1]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6卷)[M].李兆林,夏忠宪,等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14.
  [2]凌建侯.巴赫金哲学思想与文本分析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48.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