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3月~2012年12月在本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患者257例,年龄17~75岁,平均(37.2±11.1)岁;患者就诊原因:外阴瘙痒,伴阴道分泌物的增多。患者就诊前7天均未治疗。 1.2 采集标本 所有患者非经期,近3天内不要进行性生活。医生用无菌棉拭子擦拭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浸入盛有生理盐水1~2 mL的试管内,分装在2支无菌管中,立即送检。 1.3 方法 高倍显微镜下,观察阴道杆菌、上皮细胞及白细胞数量分度来判断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镜下见滴虫。细菌性阴道病:镜下见线索细胞,BV化学检测(+),pH≥4.5。 1.4 临床表现[3] 滴虫性阴道病:外阴及阴道口瘙痒,特殊的臭味的泡沫状白带,质稀。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外阴瘙痒,白带明显增多,白带黏稠,色白或黄,豆腐渣样或乳凝块状,阵发性的瘙痒。 细菌性阴道病:10%~50%的患者临床无症状,部分患者白带鱼腥臭味,阴道有灼热或瘙痒感。阴道黏膜可无充血及红肿。 1.5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对其研究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阴道炎检测结果 178例病原菌检测结果显示,阴道细菌103例(40.08%),念珠菌23例(8.95%),细菌和真菌24例(9.34%),滴虫11例(4.28%),细菌和滴虫17例(6.61%),以阴道细菌检出率最高。清洁度Ⅰ~Ⅱ级29例(11.28%),Ⅲ级117例(45.53%),Ⅳ级111例(43.19%)。清洁度Ⅰ~Ⅱ级明显低于Ⅲ、Ⅳ级(χ2=7.62、6.13,P < 0.05)。 2.2不同年龄组阴道炎检出率比较 与<20岁组和20~49岁组比,≥50岁组总的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和细菌性阴道病的检出率明显降低,滴虫阴道炎则明显升高。见表1。 注:>50岁组与<20岁组、20~49岁组比,细菌性阴道病:χ2分别为4.52、4.87,P < 0.05;滴虫阴道炎:χ2分别为5.17、5.61,P < 0.05;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χ2分别为6.29、5.97,P < 0.05;合计:χ2分别为7.18、7.07,P < 0.05 2.3 不同季节阴道炎检出率比较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检出率在四季中最高,最低的为滴虫阴道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75,P < 0.01)。在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中,秋、冬季检出率明显高于春、夏季,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33,P < 0.05)。细菌性阴道病、滴虫阴道炎中,春季检出率明显低于其他三季(χ2=10.78、11.29、9.53,P均 < 0.05)。见表2。 2.4 阴道炎单因素分析 阴道炎与各年龄段及四季有关系,见表3。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