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中西文化差异下对“英雄”的解读   

时间:2016-11-07 08:56来源:www.hexinqk.com 作者:于心悦 点击:
【摘要】英雄及其观念是一种文化现象,英雄必然是在深刻的历史及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人类文明在不断进化,但对英雄的崇拜却亘古不变,已然成为人类永恒不变的情结。人们总是能够从英雄身上学到很多东西,但对英雄的解读对于中西方来说却有着非常大的差异性,
 
  【摘要】英雄及其观念是一种文化现象,英雄必然是在深刻的历史及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人类文明在不断进化,但对英雄的崇拜却亘古不变,已然成为人类永恒不变的情结。人们总是能够从英雄身上学到很多东西,但对英雄的解读对于中西方来说却有着非常大的差异性,中西方不同文化内涵和韵味使得英雄观念的差异尤为明显,反映出的也是各自的文化特质。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性,英雄
 
  英雄作为人类永远的光荣和梦想,激励着人们去感受自己旺盛的生命力及意志力,人类在忍受痛苦、承担苦难的时候都是英雄情结在支撑着他们,人类对英雄的崇拜是亘古不变的。但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中西文化的差异使得他们对于英雄的解读有很大的不同,同时这种差异性也反映出了他们各自不同的文化特质。
 
  一、从文学看中西文化中的英雄观念
 
  从词源学和语言学角度汉语的“英雄”和英语的“Hero”没有什么区别,但“英雄”和“常人”无论中西都是截然不同的。英雄的概念最早产生于人类野蛮与文明的交界时期,这时的人类逐渐表现出对群体的珍视,他们会为了群体的利益请求神的赐福,当然他们眼中的神其实就是自然,而人类对于自然的变幻莫测是非常恐惧的,这时英雄便出现在了历史的舞台上。英雄所拥有的能力是超乎常人的,却并不完美,他们也有着人性的弱点和好恶,可以说这时的英雄是人与神的结合体。不论是中国还是西方,早期的英雄都与神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而且时间越早联系就越紧密,但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类的力量越来越强大,英雄身上的神性逐渐减少,从这时起,中西方对于英雄的观念出现了差异,且日益明显。
 
  1、远古和古典时期中西方英雄观的差异
 
  在中国,儒家思想主导中国两千多年,对于国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当然也包括英雄观,儒家推崇的是实用伦理,对于神话和远古史诗是排斥的,这就使得神话英雄的形象逐渐枯槁。儒家一直以来信奉性本善论,依照儒家的说法那么英雄是需要经过不断的修身养性,去除外在的罪恶和诱惑才能达到其高度的。与此同时另一思想流派道家则认为人类的任何努力对于自然来讲都是无意义的,对英雄的存在价值给予了否定。在西方,古希腊神话中对英雄诠释并不是完美的,英雄也有缺点,但即使遇到灾难也会屹立不倒。西方英雄观念的演变离不开基督教思想的渗透,意在表明英雄不仅仅在与外在的邪恶作斗争,同时也在与自身的恶相较量,并且后者的较量是主要的。
 
  2、中古和近代时期中西方英雄观的差异
 
  经过远古和古典时期人类文明的不断演变,在中古时期和近代人类的英雄观开始逐渐定型,体现在神性的减少及人性的彰显上。秦汉时期,国人的英雄观是多元化的,例如另类英雄项羽,他具有雷霆般的破坏力,却也有对虞姬那样真挚的感情。东汉之后中国文化逐渐规范了国人的英雄观念。同时,人们开始崇拜智力英雄,而力量型英雄则处于较低地位,很显然,这时的英雄是脑体分离的,而乱世的整顿者如岳飞、关羽的英雄形象似乎更高一级,其中超人的勇猛、忠贞的性格、坚强的意志,是关羽赢得尊重、赢得民心的关键所在,关羽心中的情意值得我们敬佩,那身在曹营心在汉,为主寄人篱下的历史记忆也将永久的存活在我们的记忆里。宋朝之后,中国的英雄观念开始朝着去人欲的方向发展,在我国的文学中,英雄这一形象对于无欲的体现非常明显,他们是孤独存在的。而对于西方来讲,他们的英雄形象相对于中国是非常复杂的,在他们看来,人是有欲望的,且人的罪恶可以被原谅,只要他的心是向着上帝的。随着神性的逐渐消逝及人性的不断彰显,中西方的英雄观和英雄形象逐渐形成,中国的英雄是内敛的,而西方的英雄是具有一定的破坏性,是外向的,通过英雄观的不同折射出了中西方文化的核心精神的差异。阿喀琉斯不畏死亡走上战场,是由于他将勇敢作为最高荣誉,怯弱者是“人间无价值的赘物”。他热爱着自己的民族,但是当个人的尊严与荣誉受到伤害时,其会把尊严和荣誉上升到第一位。因此阿喀琉斯乃古希腊联军之一虎将,其坚强、勇猛,然由于所处的社会阶级不同,历史文化不同背景,阿喀琉斯的身上还涌现出荣誉至上、个人英雄主义的西方传统文化特色。
 
  3、20世纪后的中西方英雄观的差异
 
  进入20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逐渐征服了世界,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人类不再需要神的庇护。但与此同时,滋生了自我废弃的观念,人们开始渴望金钱,渴望一夜成名,开始崇拜明星和富豪。对于中国来讲,情况更为复杂,随着西方文明的冲击及西方英雄观的不断渗入,国人开始对自己的英雄观进行非常艰难的重构。一方面西方文明的冲击使得国人对于人性有了新的诠释;另一方面,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传统的观念试图恢复影响,这种情况下便出现了高大全式英雄。
 
  二、中西文化差异下英雄情结的比较
 
  1、阴柔与阳刚
 
  (1)中国英雄的阴柔性
 
  通过对中西方文化品格的研究我们发现,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英雄情结,中国文化对于阴柔型英雄是比较崇拜的,而西方文化更偏向于崇尚阳刚型英雄。中国文化崇尚中庸之道,具有浓厚的母系社会传统,使得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具有宽厚、静穆、和合的特点,这一民族性格便决定了中国的英雄情结是具有浓厚的阴柔性色彩的。从中国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出,人们更偏向于崇拜阴柔英雄,例如在历史中蔺相如强于廉颇,刘邦强于项羽。中国人的英雄情结之所以以阴柔为重,主要说明两点,第一是中国人崇拜谋略,中华民族是充满智慧的民族,这里指的智慧并不是科学的理性智慧,而是诗性智慧;也不是掌握了更多的自然知识,而是对社会的人生的理解,更加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博弈,是以谋略论英雄;第二是中国人具有安命情怀,中华民族是勇于吃苦耐劳的民族,这种吃苦耐劳便指的是中国人是最能巧妙的顺应安命。因此,中国人的英雄情结中对于“忍”是非常看重的,服从是表象,最终的目的是战胜一切,即使身处逆境,且仍然能够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总之,中国人的英雄情结是以阴柔为重的,通过谋略和安命实现最终的胜利,呈现出“无为而无不为”的人生境界。这种境界有利亦有弊,如果正义当道,这种境界便是超越一般的大智慧,但一旦正义的内涵被抽空,只剩下阴柔的外在,是非常可怕的,它使得人只剩下了世故、圆滑、退让的劣质品格和事不关己的自私品质,这也是造成我们中华民族在千百年来一直处于被凌辱的状态的关键。
 
  (2)西方英雄的阳刚性
 
  与中国文化相比,西方文化更倾向于商业航海传统和理性智慧,崇尚竞争,使得西方人的民族性格具有激进、外向、征服的特征。这一民族性格决定了西方人的英雄情结充满了阳刚色彩。在西方的历史中我们发现,阴柔英雄往往逊色于阳刚英雄。通过《掷铁饼者》我们可以看出,古希腊人是非常崇拜阳刚英雄的,他们用无畏的拼搏力量和冒险精神征服大自然。于中国文学相反,西方文学中崇尚具有阳刚气质的力士和人杰,对于善用权术的人则被他们看作是反面教材。西方人的英雄情结主要以阳刚为重,主要说明了两点,第一是西方人崇拜力量,无论是尚武精神还是斗角风俗,甚至骑士风度,都显示出西方人对于力量的崇拜,因此,在西方文化中对于无规则的斗智斗勇是无法忍受的,他们更倾向于公开的实力较量;第二是西方人具有拯救情怀,这种拯救情怀体现在对于压迫和侵害所产生的勇于抗争和决不屈服的顽强的生命力。拯救对于西方人来讲是永远不会磨灭的情怀,将生死置之度外,与命运做顽强的斗争在西方人眼中是英雄应该做到的。总之,西方人的英雄情怀是以阳刚为重的,通过力量和拯救实现最终的胜利,呈现出一种“人定胜天”的人生境界。这种情结也是有利有弊的,它的强大威力可以帮助人类征服自然、创造更多的物质,但具有阳刚性质的科学理论精神和人类中心主义很有可能对人类造成极大的威胁,甚至会成为毁灭人类的魔鬼。
 
  2、群体与个体
 
  (1)中国英雄具有群体性
 
  通过研究中西方文化身份,我们发现,中国文化对于群体型英雄是比较崇拜的,而西方文化更偏向于崇尚个体型英雄。在中国文化里,个人是被社会和群体约束的,个人应该绝对的顺从和依赖群体或组织。中国文化的群体性影响着中国人的英雄情结,在中国人眼中,英雄应该以维护群体利益为核心,以家、国、天下利益为重。无论是诸子百家还是程朱理学,以群体性为主的价值取向贯穿始终,这就使得中国人的英雄情结以群体性为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是中国人崇尚以德服人,舜通过孝道感化了尧而继承了帝位,商汤、文王通过实行仁政而得到了天下,在中国人的眼中,要想成为英雄,必须通过道德培养,进而才能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伟目标。由此可见,中国人的英雄情结是以德服人;第二是中国人崇尚以术治人,在中国的历史上,中国英雄善于权谋,欺骗、算计、争斗甚至残杀都是十分常见的行为,在中国人眼里现实中真正的英雄并不是理论上的仁者。老子最先看出了儒家理论仁者成就英雄在现实中的破绽,便将另一套英雄理论融入到了中国人的英雄情结中,它就是以术治人。老子对于以德服人这一说法并不反对,但打着圣人的招牌来行事只对自己有利的伪道德行为他是非常反对的,在老子看来,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英雄,不仅要有德,还要有术,将道德和权术有效结合到一起才是中国英雄的成功历程。虽然中国人的这种英雄情结可以有效维持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但与此同时也存在很大的缺点。如思想比较极端,过分强调皇权本位、集团本位、家族本位,而忽视了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个性化的发展;以成败或权利论英雄等。
 
  (2)西方英雄具有个体性
 
  与中国文化相比,西方文化更加注重个人的发展,强调以自我为中心,推崇个人价值的实现。在西方的文化中,英雄应该具有独立的人格和自我,并崇尚张扬的个性,鼓励个人潜力的发挥,追求个人利益,从而实现自我价值。西方推崇的是个人主义,无论是古希腊的“认识你自己”,还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都是西方推崇个体性原则的具体体现。西方的这种价值取向源于古希腊,在移民的过程中,利益的驱使使得民族氏族纽带断裂,建立了城邦制,促进了西方人个体性的觉醒。西方人认为个人是独立的,是一个并不依赖于他人的实体,这就使得西方人的英雄情结以个体性为重,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西方人崇尚以利促人,中国文化是反对这种说法的,希望能够通过道德来感化人们对于利益的追求,但是与中国文化相反,西方文化对于人的自私天性不仅不否定,而且认为人的这种天性可以有效的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它不仅可以帮助人类克服怠惰的倾向,对人类聪明才智的激发也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人的欲望具有非常大的驱动力,它可以客观的促进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西方人抓住了人性的本质,从而形成了西方人以利促人的英雄情结。自由崇尚是西方英雄成就之路的顶点,因此,自由英雄是西方英雄的本质。从《荷马史诗》中英雄的呼唤到《圣经》中摩西的呐喊,都在阐述英雄对自由的崇尚。第二是西方人崇尚以法治人,西方人认为完备的法律制度是实现个人自由的基本保障,如果个体自由没有法律的限制,很容易走上极端个人主义的道路,就会导致人的私欲越发膨胀,出现恶性遍布的现象。法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正因为有法律的限制,自由才能得以实现,因此,西方英雄的成功历程便是从崇尚利益到崇尚自由再到崇尚法治,只有将自由与法律完美统一才能成为西方人眼中的英雄。西方人的英雄情结对于西方民主社会来讲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仍然有很大的缺点存在。一旦自由发挥到极致,假法律作恶的情况就很有可能会出现,以法国大革命为例,它的战斗口号为“不自由毋宁死”,却毁灭了很多无辜的生命。
 
  3、民本与人本
 
  (1)中国文化崇尚民本型英雄
 
  中国文化崇尚民本型英雄是从文化价值的角度来分析的,在中国历史上,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是由“神本”向“民本”转变的。在殷商时期,人们将“神本”作为当时的文化价值,因此,那个时代的英雄便是鬼神。而最初以人文本的思想是在周朝时形成的,并提出了“敬德保民”的口号。民心民意对于成就英雄霸业是非常关键的,因此,自周公以来,以民为本的主线贯穿了中国历史的始终。但是,中国英雄的以民为本并没有从根本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其本质上不过是政治策略和统治手段而已。
 
  (2)西方文化崇尚人本型英雄
 
  在西方文化历史上,民族文化同中国民族文化一样,同样存在由“神本”向“民本”的转变过程,在古希腊时期,西方英雄也是以神为本,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私有制的建立使得以人为核心和主宰的观念形成。因此,古希腊的“以民为本”与中国意义上的“以民为本”是不同的,它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之后经过不断地演变和发展,人本化成为了西方文化的发展趋势。但是西方文化中的“人”本质上是指资产阶级,因此,西方“以人为本”的英雄只不过是以资本为本的英雄。
 
  三、总结
 
  文化差异造就了不同的历史英雄任务,这正好印证了“时势造英雄”这句谚语,的确任何一个人物的发展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当时的文化和历史背景的熏陶和影响。实际上,对于中西方来讲,无论是谁,都需要英雄的力量来激励他们,使他们能够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来面对自己的人生和命运。通过中西“英雄”的比较,我们也应该明白,这个时代需要的英雄是可以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的,是能够为正义和真理努力拼搏、敢于献身的人。
 
  【参考文献】
 
  [1]包相玲.解读花木兰中西文化形象的冲突与融合[J].电影文学,2013(3):86-87.
 
  [2]王慧芳.文化维度下中西古典文学中的英雄观——以《三国演义》和《伊利亚特》为例[J].韶关学院学报,2013,34(9):47-50.
 
  [3]冯延燕.《功夫熊猫》中的中西方文化[J].青年文学家,2013(23):73-73.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